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word('consent_desc')}} {{word('read_more')}}
{{setting.description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影響您選購月事用品的因素有哪些?
價格、舒適度、外觀、功能性、好評率、可持續性(環保)、商品產地還是廣告宣傳?
除了上述因素,您考慮過月事用品的衞生安全問題嗎?
月事用品的成分是什麼?它的材質安全嗎?
市面上售賣的衞生巾和棉條,大多沒有標明(全部)成份,有些甚至沒有標明產地,仗著外國知名品牌和鋪天蓋地的廣告,讓消費者放下戒心。處於經期的女性每月平均5天、每天24小時地使用月經產品,持續長達35到40年,您怎麼可以不知道衞生巾和棉條和是由什麼製成的呢?
2017 年4月,A Dreamway Production發行一部紀錄片名為《Tampon, Our Closest Enemy》(棉條,親密的敵人)的紀錄片,指出六大棉條品牌刻意隱瞞棉條的化學成分,包括人造纖維、二噁英(Dioxin,又譯戴奧辛)等。二噁英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 分在第一類致癌物(也就是實驗證據最充分的種類),認為此物質與軟件組織惡性瘤、惡性淋巴瘤的發生有關。
2017年5月,紐約民主黨代表格蕾絲·孟 (Grace Meng) 提出《月經產品知情權法案》,要求月經衛生產品(包括衞生巾、棉條、月經杯和月經內褲等)應在包裝上列出其成份。2019年10月,紐約州州長安德魯·科莫 (Andrew Cuomo) 簽署了該法案,將要求月經產品製造商在標籤上列出所有產品的成分。
同時,紐約州議會成員琳達·羅森塔爾 (Linda B. Rosenthal) 在一份聲明中指出,月經產品中存在「未公開的揮發性化合物,包括已知的生殖毒素,如二硫化碳和二氯甲烷。」此外,衞生巾和棉條的原材料棉花有農藥殘留問題;棉和人造纖維用含氯漂白劑漂白後,遺留二噁英。為了增強吸收力,製造商還會改變棉條纖維的成分,根據棉花的價格改變棉與人造纖維等合成材料的比例,而消費者對這些有毒污染物全然不知。
2017年9月,韓國掀起有毒衞生巾風波。韓國女性投訴使用衞生巾後出現經血量減少、生理痛加重、月經紊亂,甚至停經的情況。其後,韓國婦女團體委托大學團隊進行研究,抽驗11款衞生巾,發現當中10款含有超過標準限值的VOCs,包括可致敏的三甲基苯化合物和致癌的苯乙烯等,引起大眾對衞生巾安全問題的關注。
有毒的食物,您不會吃;
有毒的月事用品,您還用嗎?